外资加仓中国债券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2019年净买入1.1万亿元 外资坚定加仓中国债券
1.1万亿元!2019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中国债券突破万亿元大关。截至目前,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已超过2万亿元,债券市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阵地。
分析人士认为,稳步开放、利差诱人、汇率有底三大因素是外资连续增持人民币债券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债券非常具有吸引力,2020年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力度有望继续加大。
三因素促外资流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3.2万亿元,卖出债券2.1万亿元,净买入1.1万亿元。节节攀升的债券托管量也证明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持续加仓。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达21877亿元,2019年全年增加4578亿元。
外资大举买入中国债券,利差诱人是重要动因。2019年,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一度超过17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当欧洲被负利率债券席卷、美债收益率走低之时,中国债市收益率在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高。2019年全年,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于历史高位,截至2019年12月31日超过120基点。
不断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债市吸引了新的投资者进入。2019年,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开启纳入在岸人民币债券进程;摩根大通于2019年9月宣布,将于2020年2月开始在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政府债券指数中纳入在岸人民币债券。这些都成为激活境外投资人配置中国债券需求的新契机。
人民币汇率预期趋稳也提供了投资中国债市的时间窗口。2019年8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启一段贬值之旅,但9月后触底回升,2019年末升破7元关口,缓解了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的一大顾虑。2020年1月9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价报6.9311元,收盘价已连续11个交易日在6.9元至7元区间运行。
中国债市成投资热土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此前表示,美联储降息预示着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的时代,且可能会延续相当长时间。中国债券市场、中国利率水平变得非常有吸引力。2020年仍会是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称,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格局日渐完善,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要场所。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余额在持续稳步增加。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债券市场成为全球投资热土的趋势不会改变。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中国债券是全球估值洼地,境外机构看好中国债券的配置价值,一旦时机合适,境外机构就会持续增持。该机构近期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债券投资人士认为,2020年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债券的力度会明显上升,规模可能达到7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以上。
机构看好证券业基本面增长
1月9日,申万证券板块43只成分股悉数上涨,其中华安证券以5.01%涨幅居首,其次为西南证券,全天上涨3.39%。值得注意的是,华安证券2019年12月实现净利润1.54亿元,环比大增583.27%;西南证券净利2.23亿元,环比大增365.78%。机构认为,行业政策、流动性、市场情绪三种因素共振,可显著拉动证券行业基本面增长。
优质券商率先受益
招商证券认为,2020年以来,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偏宽松趋势,利率水平保持低位,政策推动增量资金入市继续提振市场情绪。券商板块作为市场Beta先锋,代表情绪指标的券商有望进一步享受估值溢价。
券商核心驱动因素中的行业政策因素、流动性因素、市场情绪因素在近期证券法修改、全面降准和银保监会指导意见刺激下相互“共振”,因此估值提升是短期主线逻辑。基本面方面,市场情绪高涨带动指数上行、成交量放大、信用业务量增长均能够显著拉动证券行业基本面增长。
中泰证券表示,市场流动性宽松有望带来权益市场活跃度提升,券商板块具备较强beta属性,叠加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持续看好龙头券商。
此外,监管部门近期允许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挂牌股票,华泰证券认为,这有利于改善新三板投资者结构,同时能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综合作用,为券商构筑良性发展土壤,倒逼券商转型,优质券商有望优先受益。
短期关注波段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短期来看,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条为代表的改革蓝图陆续落地,将持续激活资本市场交易情绪;央行降准利于短期场内外资金面维持宽裕。同时,油价上升通过通胀影响短期货币政策空间风险,以及1月大量解禁盘引发后续集中减持风险,均需引起关注。基于上述边际变化,当前时点适合长线投资者对头部券商进行左侧布局,短线投资者可继续关注券商股波段机会。
展望2020年,中泰证券认为,券商板块将继续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新证券法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提供法律保证,有助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投资银行业务效率。
未来在全面注册制、严格信披、投资者保护制度下,IPO有望加速回归常态化,同时此次证券法修订取消债券承销与净资产挂钩规模限制,传统股、债承销业务双改善有望带动投行业务收入回升,同时公司发行条件以持续经营能力为基准,借鉴科创板经验,具备产业孵化能力龙头券商一级市场退出渠道更为通畅,一二级市场联动下,投行业务集中度持续提升。
新高再现 公募基金规模增至14.8万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协会”)2020年1月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6544只,份额13.7万亿份,规模约1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基金赚钱效应显现。
规模创新高
2019年2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4万亿元,达14.29万亿元。时隔9个月,2019年11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再度突破14万亿元,达14.20万亿元。2019年年底,在指数上涨、新基发行的共同影响下,公募基金规模环比显著增长,规模达14.8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分项来看,2019年12月底,封闭式基金同比增加7039亿元,开放式基金中货币基金同比减少5008亿元,股票基金同比增加4748亿元,混合基金同比增加5289亿元,债券基金同比增加5032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市场资金面宽松,货币基金收益长期低迷或许是货币基金同比缩水的原因。以余额宝为例,2019年全年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一直低于3%,最低低至2.234%。
2019年上证指数收涨20.5%,不少偏股型基金收益颇丰,时隔三年,年内翻倍基金重新出现。据统计,截至12月31日,主动股票型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达45%,跑赢沪深30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小板指等指数。
2019年基金的赚钱效应也催生了“爆款”基金。据基金公告,2020年1月8日发行的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一日售罄,触发比例配售。发行不到半日,认购资金就达到了60亿元的首募上限。银行渠道人士介绍,当日认购资金可能在600亿元左右。
协会自律管理资管规模增长
包含公募基金在内,2019年年度协会自律管理的资管总规模约51.97万亿元(部分数据截至2019年11月底),较2018年年底增加超过5000亿元。
具体来看,持牌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规模总计约19.8万亿元,同比减少3.3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11.0万亿元,基金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4.4万亿元,基金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4.3万亿元,期货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1433亿元。
在协会存续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471家,同比增加23家;存续备案私募基金81739只,同比增加7110只;私募基金规模约13.7万亿元,同比增加1.0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投类基金规模增加1.2万亿元,私募证券类基金规模增加2992亿元,其他类基金规模减少4630亿元。
截至2019年11月底,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2.30万亿元,同比增加6234亿元;在协会备案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存续规模1.56万亿元,同比增加4259亿元。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