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前景怎么样?氢燃料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奔着量产而来”
1996年,卢兵兵加入上汽通用项目组,第二年,上汽通用正式成立。他是全程的见证者。
最初,卢兵兵负责车身工艺规划,逐步成为冲焊领域的专家,做起管理后,他亲手策划了上汽通用东岳60JPH(每小时生产60辆汽车)工厂的建设,卢兵兵引以为豪。
由于制造业出身,卢兵兵更重视产品的落地与量产,他强调“捷氢科技自始至终是奔着量产而来”。而量产往往离不开经验、人才和客户。
捷氢科技成立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半,但上汽研究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追溯到2001年,那时上汽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2010年,上汽提供174辆燃料电池车参加世博运行。作为上汽内部创业公司,卢兵兵坦言,捷氢科技继承了其十几年的研发经验。
据悉,捷氢科技目前有149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有90人,大部分都来自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既有燃料电池专家,也有汽车零部件专家和整车专家,”卢兵兵熟稔公司人员构成,“76%以上的员工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卢兵兵认为作为一家中性化公司,捷氢科技外部客户比例未来“达到50%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
“捷氢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具备从电堆研发到系统集成到整车应用完整业务链与技术能力,”卢兵兵如此归结公司的核心优势,近500台产品落地即为最好的证明。
不过,捷氢科技的产销现状距离“量产”,仍有不小的距离。
“集中力量办大事”
亿欧汽车获悉,捷氢科技正在建设中试生产线(正式量产前的中等规模生产线)以提高产量。卢兵兵预计,随着规模效应的形成,公司3年后将实现盈亏平衡,行业5-8年后可以摆脱补贴。
不同于行业“领头羊”丰田与现代将乘用车作为氢燃料电池的落脚点,上汽坚持商乘并举,加快商用车落地的同时,积累乘用车技术,园区、矿区、机场、港口等局部区域被卢兵兵视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最佳落地场景。
(搭载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系统的申沃客车/捷氢科技官网)
他对亿欧汽车表示,“我们的核心是电堆设计和系统集成,利用零部件搭建金字塔底层,以支撑塔尖的产品输出。”脱胎自上汽的捷氢科技,仍将集成作为自身的首要任务。在亿欧汽车看来,捷氢科技正尝试“集中力量办大事”,追求产业协同,增加生态合作伙伴,同时聚焦公司业务,降低发展阻力,提升产业深耕能力,即“扩大分母、缩小分子”。
不过,面临挑战的不仅是捷氢科技,还包括卢兵兵本人。一年半以来,他作为一位资深汽车人正在适应从甲方到乙方的转变,如何带领捷氢科技,做好供应商的工作,为更多甲方提供更好的产品,将是卢兵兵2020年最大的挑战。
全国首批氢燃料电池通勤客车在武汉交付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张敏 简章理 罗优)1月5日,全国首批氢燃料电池通勤客车在武汉开发区交付。这意味着我国氢能汽车产业向商业化再迈进一步。
全国首批氢燃料电池通勤客车在武汉开发区交付。通讯员供图
据悉,此次交付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从外观看与普通大巴没有区别,但打开后舱盖可以看见,柴油发动机换成了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车底行李舱内,并排固定着4个氢气罐。该车由厦门金旅负责制造整车,车辆核心部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则是由武汉本土企业众宇动力提供。
位于车辆后舱的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通讯员供图
“不但具有节能环保、运行安静等电动车的全部优点,同时补充燃料又非常快。”据众宇动力首席技术官李骁介绍,该车电池发动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本较低,集成度高。本次交付给武汉铁龙通勤公司10台氢燃料电池通勤车,其中11米客车8台、8.5米客车2台,主要承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老校区区间通勤。
据悉,全球氢能汽车技术仍在从中试走向市场的初级阶段。目前,武汉拥有公交、物流、通勤等氢能汽车约六七十辆,已建成4个加氢站,今年还将建成8个。武汉还拥有30余家相关企业,产业链较为完整,氢能汽车商业化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首批交付的10台氢燃料电池通勤车。通讯员供图
武汉开发区作为武汉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率先发布了湖北省内首个加氢站审批建设管理办法,扶持并培育了武汉众宇、武汉雄韬等一批具有燃料电池自主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武汉开发区已形成燃料电池公交示范运营线3条,已建成加氢站2座,在建加氢站1座。未来,武汉开发区还将继续努力健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协同机制、科学规划布局氢能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瞄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发展,力争打造成为高质量、高水准的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区。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