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3000点 重点把握结构行情
在12月17日,上证综合指数站上了3000点,作为对千位整数关位的又一次突破,虽然对市场的运行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在舆论场中,还是有不小的反响,将此视为新一轮牛市开启标志的观点不绝于耳。然而,大盘仅仅在3000点上方运行了4个交易日,在12月23日开盘时就无声而破,当天股指最低还曾下探到2962点,此后几个交易日,大盘都是在3000点以下运行,直到12月26日下午才重新收复3000点。而即便是在这个时候,至少在技术上还不能认为对3000点的突破是有效的。
对于这次3000点的得而复失,不少人感到惋惜。时值年底,投资者都在憧憬来年的春季行情。此时如果大盘站稳3000点,并且逐步向上推进,这样不但在形态上打开了上涨空间,同时也能够对压抑已久的人气产生鼓舞作用,为春季行情推波助澜。如果股指在这里反复拉锯,不但有损投资者信心,也会增加后市大盘运行的压力。然而,如果理性地思考一下却会发现,3000点的得失其实又不是那么重要。远的就不说了,即便是在今年,上证综合指数就曾经多次上行到3000点上方,最高时到了3288点,而后来股指在3000点上下2%的狭小区间内也有过长达数月的波动。显然,不管是明显突破,还是反复纠缠,3000点似乎并没有显出有多大的意义,上涨到这个位置上方近10%的地方,要跌也就很快跌回来了,可见没有什么强支撑。而一会站上去,一会又跌下来,只能说明市场并不把3000点的得失太当一回事,围绕这个位置所展开的行情,与其说是一种争夺,不如说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无趋势波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时下3000点的得而复失和失而复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其对市场行情更是没有什么象征意义。
进一步说,今年以来的股市行情,其结构性特征已经十分明显,尤其是自4月上旬大盘调整以来,再也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整体性上涨走势,而这也就导致了上证综合指数会持续小幅整理。但与此同时,部分核心资产股票以及部分科技类题材股,还是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展现出很强烈的上涨态势,由此也就形成了个股及板块的结构性行情。从一些公募基金披露的数据来看,主动型的股票基金,今年普遍有30%以上的净值增长,涨幅达到5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哪怕是一些被动投资的宽基指数基金,业绩增长超过20%的也很多。公募基金如此,诸如险资等其它一些机构投资者,今年的情况也大致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市场主流资金力量而言,自然是不会太在意3000点的得失。事实上,上证指数是否站在3000点上,与其具体操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在结构性行情中,不会有人以上证综合指数这一全样本指数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参照的。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认上证综合指数的意义,作为A股运行时间最久、影响力也最大的一个股票指数,它在表征经济发展以及市场走势上,还是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个股与板块的分化,所有股票齐涨共跌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也就决定了综合指数在提示市场走势、刻画行情特征方面的意义开始淡化。此时如果还是一味强调综合指数到了某个位置就有如何伟大的意义,实在是即无必要,也无价值。同理,如果现在综合指数跌破某个整数关位,也是无需恐慌的。
作为投资者,对于当前3000点的得失,其实不必太在意,也根本不应该把指数是否站上3000点看作是牛熊转换的标志,而是必须适应当前结构化行情的特点,更多地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与资本市场改革的趋势,研究并把握行情的结构性特点,选对投资品种。这样即便综合指数原地踏步,也一样会有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