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许超声)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天晚间公告,依据《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交易所作出了北京华业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华业或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2019年10月16日至2019年11月12日,*ST华业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触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3.1条第5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应予退市。依据《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公司股票于11月13日起停牌,并在充分听取公司现场陈述及申辩意见,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作出终止*ST华业股票上市的决定。
上交所表示,*ST华业股票因股价持续低于面值原因终止上市,是公司基本面的真实反映,是投资者理性投资的结果,是市场的选择。*ST华业内部控制失效,应收账款债权投资业务爆发重大风险,涉及多起债权及担保诉讼,部分资产和银行账户被查封冻结,2018年度公司亏损64.38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50.49亿元,期末净资产为-48.20亿元,下属子公司违规为关联方提供大额担保,涉及金额达17.13亿元,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18年度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财务报告审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对于公司存在的开展债权投资业务不审慎、违规担保等违规问题,上交所于2019年7月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及相关责任人予以了公开谴责等处分。对公司存在的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已于2019年7月立案调查。
上交所指出,在退市过程中,经监管督促,*ST华业充分提示了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原因被终止上市的风险。2019年10月16日,公司股价跌破面值,公司于10月17日披露重大事项提示性公告,提示终止上市风险。10月29日,公司股票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公司于10月30日披露终止上市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此后,公司每日均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在公司股票价格连续低于面值期间,公司共发布了11次风险提示公告,充分向市场揭示了股票的终止上市风险。
上交所称,退市制度是市场筛选机制,公司退出沪市主板市场,并不代表公司失去了法人主体资格,只是不适宜继续在沪市主板挂牌上市。公司摘牌后,其股票可以依法依规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交易。如果公司继续努力改善经营,积极恢复造血能力,符合条件后,还可以申请重新上市。
上交所表示,未来将继续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于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公司坚决予以退市,切实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
总体来看,公司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公司债权投资业务出现重大风险和违规行为:2018年9月起,公司的债权投资业务风险开始爆发。公司以不同形式向二股东李仕林控制的恒韵医药收购的应收账款达101.89亿元,相关底层债务人否认存在债务往来,认为相关文件上的公章系伪造。债权投资业务案件发生后,公司主要资产及银行账户陆续被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查封冻结,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在2018年年报中,公司对年报披露日前未还款项目进行了全额计提减值,金额高达54.51亿元,导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发现前述应收账款可能造假,恒韵医药涉嫌合同诈骗后,向公安机关进行了报案。目前李仕林等部分当事人已被司法机关控制,案件仍处于侦查阶段,还没有明确结论。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债权投资业务出现的重大风险,与公司对业务风险评估不充分、防范措施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直接相关;公司在与关联方开展巨额债权投资业务时,未对风险充分评估论证,在发现回款资金系从恒韵医药账户转出的异常情况时,亦未对底层资产真实性及业务风险进行核实。
在信息披露方面,2018年9月10日,上交所向公司出具半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要求公司披露债权投资业务是否存在逾期情况。2018年9月20日,公司在问询函回复公告中称,债权投资业务不存在逾期未回款情形,未发现相关风险。但随后不到一周内,公司于9月26日发布公告称,2018年公司存在3笔应收账款逾期未回款情况,合计金额高达8.88亿元,占公司2017年净资产的13.06%。公司相关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风险提示不充分。
总体来看,公司开展巨额债权投资业务不审慎,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很大程度上是公司自身内控机制失效所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文焕本人与李仕林存在巨额资金往来,并在上交所要求公司核实与李仕林关联交易真实性的当日离境,在监管机构要求其回国履职后仍拒不回国配合调查,且未采取措施核实并帮助公司化解风险、减少损失。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相关方已因前述违规行为被上交所公开谴责。相关案件目前还处于侦查阶段,案件真相如何,还有待司法机关的结论。
而公司此前在媒体采访中多次声称自己是诈骗案件的受害者。但无法否认的是,公司自身开展业务不审慎、公司内控失效、实际控制人不作为是公司遭受如此巨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二是公司发生违规担保等多项信息披露违规事项:2018年子公司捷尔医疗在未履行规定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情况下,多次违规为李仕林、恒韵医药等关联方提供担保,涉及金额达17.13亿元,并因此涉及多起担保诉讼。由于内部控制存在违规担保、债权投资业务发生欺诈事件等重大缺陷,运行失效,2018年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
因存在多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上交所于2019年7月、11月对公司、实控人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公开谴责等处分。同时,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于2019年7月对公司立案调查,目前仍处于调查过程中。公司及相关方存在的主要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有:开展巨额债权投资业务不审慎,造成公司重大财产损失;问询函回复不真实,未及时披露债务逾期的重大事项;为关联方违规提供巨额担保,可能导致公司承担重大担保责任;股东及董监高对重组、回购和增持承诺未履行等。
三是公司基本面恶化,持续经营能力基本丧失:2018年以来,公司债权投资业务发生重大风险,债权存量规模高达百亿元,能否收回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可能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当前,公司主营业务基本停滞,流动性基本丧失,部分资产和银行账户已被债权人申请司法冻结,5亿元短融及13.46亿元公司债券先后违约。2018年公司净利润亏损64.38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50.49亿元,净资产为-48.20亿元,持续经营能力基本丧失。由于公司存在违规担保、债权投资涉嫌被合同诈骗、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事项,2018年审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在披露2018年度报告后,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业内人士认为,*ST华业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情形,客观事实清晰,规则依据明确,应该被终止上市。上交所依法依规将没得到投资者认可的公司股票予以终止上市,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大保护,是对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秩序的真正维护,是对规则和市场的真正敬畏。
据了解,在退市过程中,*ST华业总经理接受媒体采访称,向上交所提交了豁免退市申请。对此,有关法律专家明确表示,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退市指标客观,程序明确,没有留下可豁免的空间。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化、法治化的退市原则和方向已经确立。其背后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好市场的出口关,真正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面值退市制度所出清的是一些公司价值没有得到投资者认可的公司,市场生态得以更加健康,市场秩序得到维护,在整体上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就个案而言,退市难免会给公司造成影响,但这也是公司自身经营不善所不得不需要承担的市场成本,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向市场化、法治化稳步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各方主体应当坚持“四个敬畏”,严格按照规则行事。因公司豁免退市没有规则依据,在个案中轻言豁免,不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根据有关规则,*ST华业股票在被上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后,将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ST华业股票将自2019年12月12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30个交易日,证券简称将变更为“退市华业”,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10%。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根据上交所有关规定,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间,*ST华业不得筹划或者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业内人士提醒,退市整理期是为退市公司投资者在公司股票摘牌前提供的在主板的最后交易机会,目的是释放风险,广大投资者要认真阅读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和上交所有关规定,高度关注终止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理性投资,不要火中取栗。
有关专家也表示,退市制度仅仅只是一个公司筛选机制,并不是惩罚机制,并不影响公司采取各种措施自救,不影响公司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维护,上市公司股票退市后依然可以在其他市场挂牌交易。退市后,如果公司努力恢复经营,积极整改完善,符合有关条件,仍然可以向交易所申请重新上市。股票终止上市后,*ST华业仍然属于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还需遵守《公司法》等规定,继续履行公众公司的相关义务并承担社会责任,确保公司股东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不因公司股票上市地位发生变化而有所改变。
华业资本退市原因 华业资本董事被拘是怎么回事?
Page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