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59晶澳科技股票行情 晶澳科技与天业联通是什么关系

3月30日,晶澳科技盘中快速上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13点24分,报13.14元,成交1.50亿元,换手率3.03%。
资料显示,晶澳科技立足于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主营业务为硅片、太阳能(000591,股吧)电池及太阳能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中国地面光伏系统全投资成本降至4.55元/瓦左右,同比下降7.5%,在12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平准发电成本降至0.42元/千瓦时。光伏发电经济性的提升,为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创造了有利条件。2019年,在平价上网的政策调整期,国内光伏市场有所下滑,海外光伏市场则保持强劲增长。根据IHSMarkit2019第四季度预测的数据,全球光伏市场将从2018年的个位数增长反弹至2019年的25%,超过125GW的光伏装机量。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和行业形势,公司紧紧抓住“好产品、好服务、好机制”这个核心理念,深入践行“市场全球化、产品价值化、管理数字化、资产证券化、企业平台化”的“五化”策略,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55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增长74.0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27元;实现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49%。

12月13日,河北A股上市公司天业通联的证券简称正式变更为“晶澳科技”,英文简称由“TIANYE TOLIAN”变更为“JA SOLAR”。
相关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15日,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完成拟购买资产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事宜,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已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是实施产业链一体化战略的全球知名高性能光伏产品制造商。2018年7月17日,晶澳太阳能与控股股东晶龙集团合并,并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一周之后,天业通联便发布公告,确定与晶澳太阳能进行重组,构成借壳上市。从退市到天业通联宣布改名“晶澳科技”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重组后业绩由预亏转为大幅盈利
报告期内,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重组完成后,晶澳太阳能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控股股东也由华建盈富变更为晶泰福,公司更名为“晶澳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也随之变更为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
通过本次重组,提高公司了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后续发展潜力,为整体经营业绩提升提供保证。具体到财务数据,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7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83亿元,同比增长86.2%。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由此前曾在三季报业绩预告全年亏损2500万元至3000万元。公司称主要一是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二是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影响。此外公司特别指出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但尚未取得正式核准文件,故本次业绩预计仅为公司目前现有业务经营业绩,不包括标的资产的业绩。当公司取得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文件,标的资产过户完成后,公司将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利息吞噬近一半净利 利息支出占净利润45%
报告期内,公司利息支出占净利润近一半,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
2019年年度鹰眼预警显示,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5.7亿元,同比增长57.41%,其中利息费用为5.79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45%。公司对此解释称是融资规模扩大,利息增加所致。
此外,需要注意,年报中披露,未来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受光伏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光伏产业政策波动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经营形势逐步分化。不少中小企业受制于技术、市场、资金等因素,产能利用率较头部企业持续处于低位,促使光伏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财报鹰眼预警简介:上市公司财报鹰眼预警是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化专业分析系统。鹰眼预警通过聚集会计师事务所及上市公司等一大批权威的财务专家,分别从公司业绩成长、收益质量、资金压力与安全及运营效率等多个维度跟踪解读上市公司最新财报,并以图文形式提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点。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等提供了专业、高效、便捷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及预警的技术解决方案。

晶澳科技(002459)年报点评:组件出货全球第二 业绩增长亮眼
类别:公司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文臣/刘晶敏/周涛 日期:2020-04-01
事件:公司公布2019 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55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52 亿元,同比增长74.0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27 元;实现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49%。
出货全球第二,竞争能力凸显。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光伏产品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已构建起包括硅棒/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组件、太阳能光伏电站运营在内的全产业链链条,成为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根据第三方权威咨询机构PV InfoLink 统计数据,公司2019 年组件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二位。公司一贯致力于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研发重点为开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新型结构,大幅度提高其光电能量转换效率,力求接近理论极限。与此同时,致力于大幅度降低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成本,以太阳能电池器件的进步带动整个利用晶体硅太阳能发电产业链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品牌优势明显。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延迟出台和市场萎缩的不利环境,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带动公司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组件出货量10.26GW,同比增长27.26%。其中,海外组件出货量7.55GW,同比增长55.35%, 海外组件出货占比73.61%,较上一报告期提升13.31%。报告期内,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连续四次荣获全球权威研究机构EuPD Research 授予的“欧洲顶级光伏品牌”,连续两年荣获EuPDResearch 授予的“澳洲顶级光伏品牌”等多项荣誉。
产能结构持续优化,全面推动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迭代,有序扩张高效产能,并进一步发挥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强化质量与成本控制。通过新技术的导入,以及一系列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顺利落地,公司各环节产品效率大幅提高,质量持续提升,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硅片产能已达11.5GW,电池产能已达11GW,组件产能已达11GW。
公司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增加高效产出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发挥规模化量产优势,并通过一锅多棒、切片细线化、PERC-SE、半片等技术工艺升级,不断降低各环节生产成本。同时,公司加强与供应链伙伴的互动合作,通过供应商联合开发、集中采购、优化物流等措施,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此外,公司还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持续强化精益生产与管理,全面推动降本增效。报告期内,公司组件单瓦成本持续下降。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光伏行业,品牌优势明显,海外业务拓展顺利,产能结构持续优化,降本增效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净利润分别为13.52、16.57 和21.36 亿元,对应EPS1.01、1.24 和1.59 元/股,对应PE13、10 和8 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保护风险,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降风险,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光伏行业政策风险。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