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药股票个股消息
一、华润医药(03320)发布公告,华润医药控股已完成于中国发行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本金金额为人民币10亿元,期限为246天,票面利率为每年1.68%。
公告称,发行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所得筹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补充日常营运资金需求。
二、4月29日,华润医药发布公告称,附属子公司华润三九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1.37亿元,同比下降9.9%;净利润为5.38亿元,同比下降54%。
同时,华润三九预期将于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取得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约8.60亿至12亿元,同比减少约30.33%至50.07%。对此,华润医药指出,主要是由于华润三九于2019年通过公开挂牌转让,于2019年1月完成出售所持深圳市三九医院有限公司82.89%股权,给华润三九2019年度带来约人民币6.8亿元(税后)资产处置收益,而上述收益为非经常性损益。2020年半年度华润三九经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三、华润医药旗下子公司华润双鹤儿科领域产品“斐童”昨日(22日)正式上市。
“斐童”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而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是多个权威指南联合推荐的用于治疗早产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药物,为国家医保乙类药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药品。
华润医药股价为何不断下跌?
医药流通仍是医药产业链中的一环吗?
事实上,今年以来,医药医疗相关领域,基本是都是上涨的,从创新药到仿制药到原料药,从医疗设备到耗材,从疫苗到血制品,从药房到线上医疗APP,全都牛股辈出。
疫情之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医药股,除了医药相关需求大增,后续哪怕经济萧条,医药需求依然不太会下降。
唯一表现悲催的,就只剩下医药流通板块,国药控股,华润医药基本都是暴跌走势。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下跌近30%的华润医药。
短期业绩承压
华润医药主营业务为医药制造和医药流通,其中按毛利计算,医药制造和医药流通业务各占一半。
医药流通业务则为各类医药运输配送服务,在该领域,华润医药为中国排名第三的医药流通配送商。
而制造领域则为制药业务,其中包括华润旗下的华润三九,华润双鹤,江中药业,东阿阿胶等,公司是中国最大的OTC药品制造商。
公司于3月底公布了2019年业绩,总体未如理想,公司收入虽然同比上升7.8%,但利润下滑较大,其中公司净利润下滑近29.7%,归母净利润下滑13.7%。
下滑的年报是股价不断走低的原因之一。
公司的下滑主要源自旗下东阿阿胶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公司持有东阿阿胶32.3%的股权,东阿阿胶在2019年面临产品库存滞销,存货大量减值的问题,由去年的赚20亿到今年亏损4亿,加上华润之前收购东阿阿胶产生商誉减值7亿港币,大幅拖累业绩。
但另一方面,除了制药业务,医药流通业务同样是承压的,可以看到2019年医药流通分部业绩相比2018年同样略微下滑。明显,随着医药集中采购以及整顿两票制的推进,医药流通环节的市场正在不断萎缩。
而公司的融资成本也明显大增,多了近8亿,也拖累了业绩,公司负债的增加是主要原因。
在港股市场,业绩很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周期下滑的时间,突然业绩大跌,负债加重,投资者很多都会夺路而逃。
各大板块成长性存疑
虽然,短期的业绩有一定的非经常性因素,例如存货和商誉减值,但公司长期的成长性,存在不少问题。
先说医药流通业务。
在带量采购之后,药品大幅降价,虽然这减掉的多是水分——中间商的差价,药厂实际到手的收益降幅要小于这个数,但毫无疑问,医药流通环节就处于这个中间商的位置。
过去虚开高价,伪造发票获取抵税的两票制生态终结了以后,目前的医药流通业务已经更多地向纯粹的运输冷链服务行业演变,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市场蛋糕的萎缩,以及商业模式的退化。
很简单,原来的商业模式,医药流通企业的收入是药品出厂额的百分比,现在药品出厂价降了很多,医药流通市场的蛋糕也免不了萎缩。
医药流通行业虽然有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但这一逻辑并不能抵御药价降90%导致业务量大降的下滑逻辑。
不同于快递公司,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客户是集中的,医院处于强势地位,但问题在于,医院常常有资金压力,选择向上游赊账,而集中采购之下,商品运输是又带有计划性的,并不能自由定价,这就使得医药流通企业比起快递公司面临更大的问题,更高的资本占用,更高的经营杠杆。
单纯的医药流通商业模式算不上好。相比之下,医药零售终端的商业模式就更好,因为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这一分散的群体,药房就具有议价权。
美国的龙头医药流通企业,如mck,卡地纳健康等,其市值就远小于CVS,沃博联等医药终端零售企业。
我们不妨再从市值作对比(以下数据均为美元),美国的医药市场是中国的近4倍,而目前MCK的市值为250亿,卡地纳健康为150亿,美源博根为190亿,他们占了美国市场的近90%,相比之下,国药控股为80亿,华润医药为40亿,上海医药为50亿。而他们占了中国市场的近40%。
国内的医药流通企业今年都跌了不少,华润医药更是跌了30%,但是很难说这些医药流通企业就此跌出了价值。
虽然,国内的各大医药流通企业都有自身的零售企业,将流通绑定零售做一体化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但对于华润医药来说,它的零售业务是偏弱的,与国药、上药相比都很小,只排在国内第十的位置,所以医药零售的逻辑暂时还不能作为公司的主要逻辑。
至于制药板块,毫无疑问,目前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于创新,但华润医药的制药布局都是在OTC领域,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中药虽然在这轮抗疫中有一定作用,但是其无法自迭代的问题是肯定的,所以长期的发展也是会慢于行业整体的。
而在带量采购的冲击下,公司的化药业务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制药板块长期也看不到发展的空间。
加上公司增持东阿阿胶的时点正是在其暴雷之前,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其对医药行业长期趋势判断的眼光。
没有长期逻辑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是可怕的。
短期疫情继续承压
除去长期逻辑的问题,公司短期业绩继续还将承压。
虽然不妙的年报过去了,但是前瞻一季度,恐怕公司的业绩还是有问题。
疫情固然利好一些医药企业,但更利空大量的医药企业。许多制药公司无法开工,加上医药门诊量下降,2020年1-2月中国医药市场是下降8.6%的,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公司的业务量自然下降。
而公司旗下的华润双鹤,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等,在疫情中都没有产品被大量使用推广,业务量应该还是下降的。
整体看下来,公司一季度应该还会面临同比下滑,19年的年报不一定是最差的时刻。所以在宏观经济下行,市场流动性收紧,公司短期业务受挫,长期逻辑较弱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发生了大跌。
目前,300亿港币市值的华润医药对应9-10倍的PE,20%左右的派息比例,这对于非成长股,股价仍然不能称为低估。